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昌都市多举措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
近年来,针对昌都市才结构、产业分布、地域分布不平衡,部分重点领域和基层人才严重短缺的实际,昌都市按照区党委常委、昌都市委书记罗布顿珠关于“积极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完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引才聚才机制,搭建广阔的用人平台”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用人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引进各类紧缺专业人才,引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昌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改进引进方式,确保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精心筹划。积极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区人社厅汇报沟通,争取引进紧缺专业人才指标。深入市、县有关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全面摸清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情况。针对昌都属于高海拔地区,条件比较艰苦的实际,将毗邻的西部11省(区、市)作为引进人才的重点生源地,研究制定引进人才工作方案和计划。同时,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引进人才工作组,做到组织到位、计划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大力宣传。积极与人才引进院校沟通联系,通过网络媒介、学校宣传栏等渠道向100余所高校发布《引进人才公告》,就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及条件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积极争取校方支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昌都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打消疑虑,激发他们干事创业、投身雪域高原的热情。三是严格选拔。为把好人才入口关,在引进人才过程中,按照“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原则,先后在各大院校召开专场招聘会110余场次,严格报名、面试、考察、体检等程序。在报名过程中,按相关条件对报名对象进行严格审查,面试毕业生1000余人次,并与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初步达成意向协议。
二、创新体制机制,吸纳人才投身昌都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做优政策引才。根据《西藏自治区关于引进人才的若干规定》,结合昌都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引进人才的工作安排、工资待遇、安家补贴、住房问题等方面给予倾斜照顾,在引进人才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问题上提供便利,打消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二是激励保障引才。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在考核奖励、评先选优、培训深造等方面重点考虑引进人才。深入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即把引进人才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引进人才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表现突出的引进人才优先选拔进入乡科级领导班子,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围绕产业引才。结合昌都实际,引进人才主要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主要涉及医疗卫生、畜牧兽医、矿产、水利、法律、新闻传媒、计算机、经济管理、规划设计、环境科学等领域。近两年来,我们立足于昌都人才结构特点,共引进紧缺急需人才41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本科生356名、大专生45名。
三、创优发展环境,激励人才融入建设昌都行动
一是切实落实各项待遇。始终坚持以待遇留人,近年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先后投入90多万元用于引进工作经费、引进人才进昌差旅费等。为引进人才每人每天补贴50元,在贵宾楼提供自助餐,集中解决引进人才的用餐问题。2014年共投入10万元,为引进人才购置进昌生活物资。二是切实优化人才服务。整理编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进昌注意事项》,确保引进人才进藏后能尽快适应高原气候和环境。积极与昌都驻成都办事处及各县沟通协调,优先提供交通和住宿等便利,建立组织人社部门与优秀人才联系制度,加强沟通,解决问题,确保引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三是切实营造良好环境。召开全市范围引进人才座谈会,大力宣传引进人才在推动昌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宣传引进人才政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在引进人才分配时,优先向地、县直机关倾斜,并深入基层对用人单位合理使用人才、落实待遇以及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跟踪检查,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国以才治,业以才兴。随着一系列引才措施的推进实施,一批批饱学、实干、创新之才集聚昌都,有力地增强了昌都人才储备,有力地推动了昌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