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溢书香 “悦”读暖心房
—日喀则市康马县南尼乡积极打造基层文化新阵地
本报记者 旦增嘎瓦 马晓艳
春风和煦,春日融融。午休时分,日喀则市康马县南尼乡人民政府的职工书屋里,财务干部德吉卓玛正翻阅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家里有两个孩子,育儿学问大,这书实用!”她笑着说。身旁的同事德吉接过话茬:“我得多学政策法规,服务群众才更专业。”如今,这个投资160万元、占地160平方米的“文化加油站”,已成为干部职工们的“精神粮仓”。
“过去,书架上的灰比书还厚,现在每天午休都抢不到座位。”南尼乡副乡长丹增罗布指着借阅登记簿感慨。过去,南尼乡的书屋设施陈旧、书籍杂乱,鲜有人至。去年,乡党委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高标准打造集阅读、学习、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书屋。
“现在环境敞亮,书籍种类多,大家午休都爱来‘充电’。”丹增罗布说,职工书屋现有汉藏双语图书1200余册,配备空调、电脑和电子阅报栏,并建立“季度更新”机制,根据职工需求动态调整书目。书屋常态化开放,每周工作日固定开放时长达40小时,休息日根据干部职工需求适时开放。
在南尼乡,书香四溢,阅读正成为新风尚。
走进南尼乡文化站,在开放式阅览室里,整齐陈列着数百册适合群众需求的实用图书,涵盖农技科普、民俗文化、儿童绘本等多个类别,汉藏双语读物与图文并茂的书籍分区摆放,方便群众取阅。每逢课余时间,这里便成了孩子的“第二课堂”,寒暑假期间更是座无虚席,文化站工作人员常常化身为“辅导老师”,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帮助。
此外,南尼乡文化站同步打造数字化学习空间,电子阅览室配备多台联网电脑,群众可随时进站查询政策资讯、学习技能课程,实现“足不出乡”获取丰富数字资源。以“传统+数字”双轨服务,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丹增罗布介绍,近年来,南尼乡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持续优化阵地建设、学习资源、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跟着书本走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交流促提升”等活动,创新实施“书香+”行动,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爱读书、勤思考、重调研、敢作为的模范,为乡村治理注入文化动能。
辛勤耕耘终获硕果。在2025年西藏“书香单位”评选中,南尼乡凭借扎实的阅读实践成功入选。
丹增罗布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书香单位’建设成果,扩大阅读覆盖面,推动‘书香+’行动向村(居)、学校延伸,让书香浸润南尼每个角落。同时,建立阅读成果转化机制,鼓励干部将所学知识融入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工作实践,真正把‘书香力量’转化为推动南尼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