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出行或久坐后,若出现单侧腿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热,可别简单当成是累着了。这可能是腿部静脉血栓的“报警信号”。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针对这种情况,教您“三步自查法”,帮您快速初步判断风险,科学应对。
血栓信号:为何单腿肿痛要警惕?
腿部静脉负责将血液“泵”回心脏。当血液流动不畅形成血栓时,就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液淤积,从而引发单侧腿部肿胀、疼痛和局部发热。新近做过手术、有长途旅行史、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尤其需要警惕。
“三步自查法”:快速识别风险
第一步:对比看肿胀(不对称性是关键)
静脉血栓通常只影响一侧腿部。
自查方法:坐或站直,放松双腿。重点观察脚踝、小腿肚的粗细和紧绷度。用软尺测量两侧小腿最粗处周长,或用手触摸感受。如果穿鞋、穿袜子感觉一侧特别紧,也要注意。
判断要点:左右腿同一部位周长相差超过1厘米,或肉眼能明显看出不对称,则风险较高。
第二步:按压测疼痛(寻找固定压痛点)
血栓引起的疼痛有特定位置,与肌肉酸痛不同。
自查方法:坐着将腿伸直,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小腿肚中央、后方及内侧静脉走向的区域。
判断要点:如果出现固定的、针刺或胀痛感,甚至能摸到像“硬条索”一样的血管,风险极高。若是整个小腿弥漫性酸痛,活动后减轻,则可能是肌肉疲劳。
第三步:触摸感温度(感知局部发热)
血栓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皮温升高。
自查方法:用手背同时触摸两侧小腿相同部位,感受温度差异。
判断要点:如果肿痛侧的皮肤明显比另一侧和身体其他部位更热,甚至伴有发红,则需要高度警惕。
自查之后:科学应对三步走
根据自查结果,请这样处理:
1.高风险(三项全中):立即就医!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按摩和剧烈走动,以防血栓脱落。
平躺休息,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
尽快呼叫急救或前往医院,进行血管超声等专业检查。
2.中风险(仅1-2项异常):密切观察。
减少久坐久站,每1至2小时活动一下。
观察症状变化,若一两天内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3.低风险(无异常):重在预防。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多喝水,穿宽松衣物。
高危人群需遵医嘱,控制好基础病。
注意区分:别和这些情况搞混
肌肉劳损:疼痛与活动相关,休息后减轻,通常不伴发热。
蚊虫叮咬或皮肤感染:红肿范围小,中心常有叮咬痕迹或破损。
健康无小事。学会这三招简单的自查方法,能帮助您在关键时刻识别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尤其对于高危人群,科学警惕和预防是守护血管健康的关键。(作者单位:林芝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