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是“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一场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兴国先生,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西曲先生,西藏自治区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副处长江思慧女士,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建设处副处长张煜先生,向大家介绍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成就及河湖管护成效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西曲先生介绍我区“十四五”时期水利发展成就相关情况。
西曲: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十四五”以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水利工作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农牧区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持续提升,为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水利发展规划逐步完善。雅鲁藏布江流域综合规划获批,察隅曲、帕隆藏布、洛扎雄曲等3条流域规划主要成果列入其中。全区先后编制90条流域综合规划,已批复孔雀河、澜沧江、玉曲河等63条。编制印发《西藏水网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及重点流域“10+1”实施方案等,为水利改革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成绩骄人。截至目前,全口径落实“十四五”水利投资403.38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落实423.09亿元,较“十三五”增加91.28亿元,是“十四五”规划投资的2.5倍,其中,中央投资213.44亿元,占落实投资的50.4%;地方投资209.65亿元,占落实投资的49.6%。列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项目的拉洛工程竣工并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完工投产。列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项目的帕孜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成功截流,帕古、弄利措等3座中型水库基本建成,梅帕塘、康卓2座中型水库实现重大节点目标,旁多引水工程加快实施、满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完工投运。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项目,及时高效落实川藏铁路、金上、澜上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和重要战略资源开发项目涉水要素保障。全区新增水库总库容5.88亿m3,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1.99亿m3。
三是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大力推广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县域统管“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74个县落实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多渠道落实资金49.58亿元,积极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改造,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较“十三五”末提高了4.7个百分点、达到68.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提高了3.36个百分点、达到4.36%,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下达农田水利建设投资22.35亿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26.18万亩,较“十三五”末增加8.16万亩,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63。
四是水利安全防线更加稳固。落实资金28.34亿元,实施8座中型水库建设、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1个中小河流、14条重点山洪沟治理、8项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以及84处水毁修复项目,全区1-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高于90%。压紧压实各级防御责任,完善各类防御预案,首次举办拉萨河、雅江跨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演练,有效检验和提升流域防汛实战能力。迅速制定定日“1.07”地震应急预案,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协调选派469名各级水利技术专家参与抗震救灾,全力保障灾区饮水、防洪安全,超前编制完成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并协调推动重建项目。有效应对各类堰塞湖、泥石流等险情,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有力贡献。
五是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成效。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首次取得实质性进展,旁多引水工程撬动8.9亿元社会投资。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初步建立农业用水定价收费体系。全区完成山南市贡嘎县洛扎县水权交易、贡嘎县加查县水权交易等2例。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基于5G+人工智能无人机的高海拔水利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在梅帕塘枢纽建设工地完成测试并成功运用,工程质量监测手段更加有力。建成全区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全区灌区“一张图”,河湖管护和灌区管理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迈进。
以上是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一会儿,我们还将继续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区水资源水生态管护取得的工作成效,谢谢大家!
徐卓:
感谢西曲先生介绍。接下来请安兴国先生介绍我区“十四五”时期河湖管护成效相关情况。
安兴国: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全区水利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区河湖管护成效。
“十四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把河湖管理保护作为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内容之一,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御,全力推进高原河湖系统治理与保护。全区江河湖泊水质常年保持优良状态,河湖健康率10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是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并持续深化。印发《进一步完善青藏高原地区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制定西藏自治区《河湖健康评价规范》《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规程》3个地方标准。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河长,22名省级领导担任自治区级河湖长,全区1.47万名河湖长,5.67万名水生态岗位积极履职尽责。自治区双总河长每年召开河湖长制会议安排部署年度重点任务,以总河长令形式印发河湖长制工作要点,明确责任落实、部门联动、区域协调等重点任务,持续完善以党政领导为主体的责任体系和河湖长动态递补机制。与青海、四川、云南三省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水生态岗位履职尽责,筑牢江河源头管护的群众基础。全区累计创建3个国家级幸福河湖,75个自治区级幸福河湖,153个市级幸福河湖。
二是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得到加强。开展雅鲁藏布江、长江(金沙江)等630个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289个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区重要江河湖泊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比例总体达到80%以上。全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河巡查,通过受理涉河湖案件线索、排查涉河安全隐患等措施打击整治各类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共自查自纠“四乱”问题218个,清理整治遥感图斑问题1814个。印发《西藏自治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受理审批许可,对严重阻碍行洪、影响防洪安全、河势稳定、生态安全的项目坚决不予许可。
三是河道采砂管理秩序不断规范。印发《西藏自治区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严格采砂许可审批,全面实行河道采砂电子证照。加强采砂活动监管,强化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科学编制采砂规划,会同公安、检察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采砂行为,持续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采砂行为,对不符合采砂规划、管理不规范的砂场予以关停,全区河道采砂秩序持续向好。
四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深入实施。坚定不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审批,加强用水统计和取水计量监管。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取得积极进展。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24年全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同比2020年下降2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2020年下降58%。完成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控制目标。完成桑日、拉孜、墨脱等20个县(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创建工业领域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12家。
“十四五”以来,通过各项河湖保护措施的实施,全区河道行洪更加畅通,河湖水生态空间更加完整,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逐步呈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河湖长和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鼎力支持。因河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西藏自治区水利厅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水利厅原河湖处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下一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理和水资源管理保护,切实管好、治好、护好、用好河湖资源,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为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良好的河湖生态保障。谢谢大家!
徐卓:
感谢安兴国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西藏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十四五”期间,全区74个县(区)全部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68.7%,请问发言人,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水利部门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实事?谢谢!
江思慧: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十四五”期间,我们通过强化供水工程建设、健全管理机制等方式,牢牢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
一是强化工程建设,构建供水保障网络。累计落实建设资金49.58亿元,实施供水工程4002处,重点推进山南市乃东区亚堆乡规模化供水、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同时针对高海拔地区推广防冻保暖新技术,实现全天候供水。通过“建大、并中、减小”原则发展集中供水,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从2020年的1%提升至4.36%,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服务比例达15.3%。
二是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县域统管全覆盖。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牧区供水县域统管工作的通知》,推行市场化运行、专业化管理模式,目前74个县(区)已全部落实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服务的统管机制,破解了“重建轻管”难题。
三是动态排查隐患,持续整改存在问题。建立区、市、县、乡四级监督通道,实行“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整改”制度,累计排查整改临时性供水问题3875处,投入4.89亿元维修养护工程9410处,保障185万农牧民饮水安全。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了4.7个百分点,128万群众饮水条件得到巩固提升。
谢谢!
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
“十四五”以来,我区在防洪减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请问发言人,水利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江思慧: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十四五”期间,我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多措并举提升水灾害防御能力,构建起“全链条、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洪减灾体系。
一是压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每年滚动更新并发布水库“三个责任人”和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信息,动态更新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完善县乡村组户五级“包保”责任制,不断健全基层河湖长制,确保各级各方层层落实责任。
二是不断完善防御工作体制机制。每年组织全区汛前、汛中、汛末三轮综合监督检查,并指导问题整改销号;印发《防汛值班规定》《值班手册》等,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带班工作;近年来,先后编制印发《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水利厅重大水旱灾害事件调度指挥机制》等,加快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三是强化灾害防御应急培训演练。各级水利部门强化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全区水旱灾害防御综合业务、平台操作等各类专业培训班,不断提升基层业务能力。先后举办年楚河流域防洪抗旱、拉萨河-雅江跨流域水工程调度、雅砻河水量调度以及指导基层山洪灾害防御等应急演练,不断提升调度指挥能力。
四是持续提升水文监测水平。采用“一级部署、多级应用”的开发模式,改造提升了自治区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预警“闭环”功能,平均每年向基层一线发送预警短信5万余条。充分利用各类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传统监测手段及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科技手段,不断推动水文监测技术实现从“人工”到“自动化、无人化”的质的飞跃,进一步提升了山洪等水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五是不断夯实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基础。“十四五”以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以水库(大坝)、堤防、山洪沟治理等工程为底板,全面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各类水库150座,总库容达43.8亿立方米;建成堤防4506公里。通过工程治理与监测预警结合,成功应对多轮超历史极值降水和局部山洪灾害,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
西藏青年报记者:
十四五以来,全区新建了许多大中型水库,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2.24亿立方米,请问发言人,这些水库具体发挥了什么作用?谢谢!
江思慧: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十四五”期间新建的大中型水库已形成“供水、灌溉、生态、防洪”多元综合效益,成为保障民生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是强化城乡供水保障。水库群大幅提升城乡供水保证率,例如旁多水利枢纽作为拉萨市主水源地,每年提供1.3亿立方米生产生活用水,使工业用水保证率从73%提高至95%;东嘎水库建成后将保障日喀则市中心城区16.81万人生活用水及工业需求。康卓水库则可解决3200多人、2.7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保障易地搬迁安置点用水需求。
二是赋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通过配套灌区建设,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显著。旁多水利枢纽灌溉输水洞每年提供947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覆盖65.28万亩耕地;康卓水库将新增灌溉面积3.67万亩,预计年增粮食产量354万公斤、经济收入3600万元。全区通过水库配套工程,已累计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43.97万亩。
三是兼顾生态保护和防洪。大中型水库通过蓄洪削峰调控洪水,有效降低所在流域旱涝风险,同时有效改善所在流域生态环境。如,拉洛水利枢纽通过生态基流释放,使工程区林草覆盖率从10%提升至53.1%。旁多水库通过科学调度减少地下水开采,助力地下水资源恢复,并在历次汛期有效削减拉萨河洪峰,保障安全度汛。
谢谢!
中新社记者:
西藏江河众多,砂石资源丰富。请问发言人,水利部门在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张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西藏是“亚洲水塔”,江河湖泊众多,蕴含丰富的砂石资源,合理有序的砂石开采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河湖健康和河势稳定。各级水利部门将河道采砂作为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采砂管理的底线红线,不断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自治区出台《西藏自治区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正在编制《自治区疏浚砂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编制导则》,建设河道采砂数字感应监测系统,规范采砂管理。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和监督管理。全区有采砂任务的县区完成了县域采砂规划编制与批复,合理划定可采区、禁采区、可采期和禁采期,从源头规范采砂活动。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河道采砂监管水平。二是加大打击和查处力度。2021年以来水利部门联合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公安厅连续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打击清理非法采砂行为,查处非法采砂行为95起,对不符合采砂规划、管理不规范的380个砂场予以关停,没收非法砂石量5.5万吨。三是强化曝光震慑。连续2年拍摄制作《水生态保护警示教育片》,通报曝光河道采砂违法违规行为,对违规转让许可、审批把关不严、越权审批等问题进行追责问责,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四是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西藏自治区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从采砂规划编制、行政许可、河湖巡查等方面加强和规范采砂监管。日喀则市、昌都市均完成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立法。五是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一批采砂监管新模式,全面应用河道采砂许可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电子采运单,正在建设全区河道采砂数字监管平台,不断加强前端数据采集。积极探索创新采砂管理集约化、规范化开采模式,促进砂石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过持续努力,全区河道采砂秩序持续向好,合法合规的砂石资源供应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谢谢!
中国网记者:
幸福河湖建设作为近年来全区河湖管护的亮点工作,将水生态、水文化、水环境和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很好地诠释了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请问发言人,什么是幸福河湖?幸福河湖的建设内容有哪些?全区幸福河湖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张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幸福河湖是指既能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又能确保河湖安澜、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让流域内人民具有高度安全感、获得感与满意度的河流湖泊。根据水利部发布的首部幸福河湖国家标准,包括安澜、健康、美丽、文化、发展5项一级指标体系和防洪达标率、排涝达标率、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情况等14项二级指标,同时明确了河湖幸福指数取值规则、评价结果形成规则、评价报告编制等要求。
截至目前,全区建设3个国家级幸福河湖(阿里地区中曲幸福河湖建设完成并通过水利部验收,正在开展那曲市拉日曲幸福河湖和昌都市卓玛郎措曲幸福河湖建设)。建成自治区级幸福河湖75个,地市级幸福河湖153个,正在编制全区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计划通过一批幸福河湖的建设实施,守护好“亚洲水塔”的纯净与健康,使其永葆生机活力,我们在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注重以下特点:
一是锚定“守护”核心。西藏河湖的最大幸福在于其原始生态的完整性和水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因此,我们的建设首要任务是保护,确保河湖生态流量,维持水体自然洁净,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二是突出“人民”属性。通过持续深化“清四乱”,常态化整治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母亲河复苏和亲水便民平台建设等方式让人民群众亲水、乐水,共享治水成果,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融合“文化”内涵。西藏的江河湖泊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我们注重保护与水相关的文化遗产,使河湖成为传承生态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四是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兼顾高原河湖的冰川补给、生态脆弱性等独特自然禀赋,系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等,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目前,我们正按照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稳步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努力让全区的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成为滋养万物、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源。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西藏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强调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请问发言人,西藏在这方面有哪些重点和特色做法?谢谢!
张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的确,西藏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并存,且高原生态系统脆弱,水资源保障能力直接影响生态安全与发展稳定。我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精打细算,管好用好每一滴水。
一是强化刚性约束。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将指标分解到各地(市)、县(区),加强监督考核。
二是严把取用水关口。全面规范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用水计量监管和统计管理,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从源头上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三是大力推进节水行动。在农业方面,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断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在工业方面,利用节水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用水效率。在城镇方面,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降低管网漏损,推广节水器具,推广规模化供水等方式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四是保障生态用水需求。科学确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监测预警,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最严格的管理,守护好西藏的绿水青山,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高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
徐卓:
感谢发言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的参与。
本场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